
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进展
在“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生地所)在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努库斯地区实施了光伏+棉花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连续两年实现节水和棉花增产,为解决咸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盐渍化治理做出重要贡献。该示范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最高议会主席A.Orinbaev近期来信,对ANSO在当地实施创新项目,用先进的技术助力当地应对环境挑战表示感谢。


尼泊尔前总统对ANSO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项目表示称赞
2024年12月4日至5日,ANSO联合研究伙伴基金项目“南亚多样化社会文化和地理景观中家庭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评估”在加德满都举办成果发布研讨会,来自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和印度的110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NGO代表参加活动。该项目自2022年启动,历时三年,研究聚焦气候变化对尼泊尔、印度和孟加拉国农民生计的影响,评估当地家庭的适应能力。


东南亚国家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永续发展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举办培训与研讨会
生物质是除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第四大资源、也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能源。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生物质资源的高值转化和利用,在替代传统能源与资源以及固碳减排、为人类提供安全的食物以及干净的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大跨国作物病害——玉米锈病的传播和致病性变异监测
2024年11月27-28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支持的玉米锈病国际监测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办年度研讨会。来自泰国、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及中方项目成员10人参加了会议。蔡磊研究员主持会议,毕国志教授介绍了玉米南方锈病致病菌P. polysora与寄主互作机制的最新进展,泰方Jintana Unartngam和Wirulda Pootakham教授先后对泰国玉米锈病的分布以及病原菌群体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侵染表型进行了汇报;菲方Benjamine William Cordez项目骨干对菲律宾玉米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毒性变异进行了汇报;乌方Yusufjon Gafforov教授对乌兹别克斯坦玉米锈病调查进展及玉米病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享


气候变化对冰川微生物影响研讨会暨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2024年度交流会在尼泊尔举办
11月16日至17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共同主办的“气候变化对冰川微生物影响研讨会”在加德满都举办。


研发新冠病毒高风险变体早期预警算法HiRisk-Detector
近期,由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宋述慧研究员承担的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危险株系精准预警方法研究”在新冠病毒风险预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前期已建立的新冠病毒信息库RCoV19和自主研发的单体型网络快速构建算法McAN,通过构建并提取连续时序的单体型演化网络特征,经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和最优特征组合的测试,构建了高风险变体监测预警算法HiRisk-Detector。利用760万多条高质量且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及其元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稳健性和泛化能力。该成果论文“Machine learning early detection of SARS-CoV-2 high-risk variants”于2024年10月14日在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该研究为全球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监测预警的技术支撑。
